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新闻发布市中区加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0家

发布时间:2024-11-03 作者: 产品展示

  9月12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力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吕雪作新闻发布。

  吕雪介绍说,截至目前,市中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其中:2023年75家、2024年第一批4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0家,其中:2023年新增19家、2024年新增43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市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专业化领域不断聚焦。目前,市中区8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均在3年以上,从企业所属领域看:工业公司76家(占比9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55家(占比68.75 %);服务业企业1家;建筑制造业企业2家;别的行业企业1家。

  精细化水准不断提升。目前,市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均获得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认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达到70%以上。产业协同持续向好,50%以上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正凯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思克奇等16家企业获评省级“晨星工厂”,天一实业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质量标杆”企业,中建材光芯科技获评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特色化优势不断凸显。目前,市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分布在在市中区六大先进制造业,其中高端装备、新材料、纺织等三大主导产业优质公司数占市中区专精特新总数的60%以上,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慢慢地加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慢慢的变成了市中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市中区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57家企业(占比63.33%)成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今年以来,正凯新材料等9家专精特新企业列入2024年度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名单,其中2家省级,市中区创建的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专精特新企业占90%以上。

  制定出台培育行动方案。近年来,市中区不断激发市中区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助力市中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市中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致力于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提供强力支撑。

  明确培育目标。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每年选取30家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力争通过3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占市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总数的40%以上,不断推动市中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夯实重点任务。市中区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为导向,通过优化企业培育梯度、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大产品研制力度、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强化要素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等政策措施,强化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当前,市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数和发展质效逐年提升,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一是企业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待提升。受市场低迷、需求不足、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部分企业存在研发投入力度减弱、研发投入占比不高、研发载体不完善。二是企业管理上的水准和数字化转型率有待提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任重道远,部分企业缺乏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长期资金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不愿升”“不想改”“不敢转”问题突出,制约了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三是要素制约特别是融资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当前,市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会存在资金难、回款难、招工难、用地难、订单少、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资金紧张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共性问题。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针对市中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下一步,要聚焦“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带领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企业“智改数转”水平,推动企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强化惠企利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帮企业争取各级各类惠企政策,积极争取并及时兑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研发、金融服务、人才政策、专利资助等事项奖补政策,推动更多资源、政策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助力企业纾难解困。深入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活动,常态化组织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企业家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链发展。

  健全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政策宣讲工作,邀请专家向企业组织政策解读并“点对点”做申报辅导。总结企业在培育提升工作中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通过树立典型标杆,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带领企业聚焦主业、守正创新,加快锻造长板、做强优势。全力支持科学技术研发,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招引政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同时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机制,提高招才引智实效。

  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开发“专精特新贷”“信用应急贷”“专利创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一企一策”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做好上市挂牌培育,优选一批质量高、潜力足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积极对接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税郭镇投资服务中心主任张鹏,区工信局运行办副主任王文彬,区工信局产业发展办科员张臻善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在市中区上下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大导向的形势下,市中区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基于哪几个方面的考虑?

  张臻善: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在全区加以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增强经济韧性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主体,它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于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提升科技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关键一招。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创新,能够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提升全区整体科学技术实力。例如中建材光芯科技研发的全玻璃基盖板材料,与比亚迪公司直接配套,突破性实现了透光材料与光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的一体化,令体征检测精度大幅度提高,该技术水平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暂无其他可替代技术。金福莱克斯公司通过对于钢丝液压软管的研发,其产品性能超过国际SAE标准36%,且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封锁,替代意大利、埃及等国家进口的钢丝编织液压软管。该产品与埃及帕尼克橡塑有限公司、俄罗斯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有名的公司直接配套。

  健全政策和体系完善的题中之义。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意见》文件,明确了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我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致力于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纵深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实施。

  记者:加快高成长企业培育作为推动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请问市中区是如何抓好高成长企业培育的,取得了什么成绩?

  张臻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作,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引导,从而激发调动中小企业高水平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区工信局聚焦“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下功夫,积极带领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企业“智改数转”水平,推动企业专精特新高水平发展。一是制定出台培育行动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市中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为“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提供强力支撑。

  明确培育目标。每年选取30家优质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力争通过3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总数的40%以上,不断推动我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发展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夯实重点任务。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为导向,通过优化企业培育梯度、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大产品研制力度、加快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强化要素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等政策措施,强化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我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0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10家、省级单项冠军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家;去年以来,帮助三界等23家高成长企业对上争取落实奖补资金750万元。

  记者: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请问市中区在贯彻落实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文彬:积极地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对逐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推动国家产业体系调整和制造强国建设具备极其重大作用。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门槛相比来说较高,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要求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3且全省第1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重视研发投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近3年平均主要经营业务收入4亿元及以上,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信厅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近3年平均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优先推荐。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及企业3家,特别是泰和科技,率先打破了全市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领域的空白,并于去年通过国家复核。为推进该项工作,一是把握关键要素,明确培育基本盘。全面梳理主要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紧密关注营收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等关键要求,定期更新完善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摸清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底数,确定培育主体时序优先级。二是加强鼓励支持,增强企业申报积极性。增进对企交流效力,鼓励引导工业公司提技术、增产能、扩市场、强效益,提升企业申报信心和底气。强化政策正向诱导,优先保障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未来的发展,认真配合落实市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给予 100 万元、50 万元奖励的激励政策,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三是做好跟踪指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重点跟进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全力优化服务水平,积极加强要素保障,真心助企排忧解难,指导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对标行业领军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支撑,挖掘内外市场需求,慢慢地加强产品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精深化、创新性、高效性发展,逐渐带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倍增。

  记者:今天参加发布会的乡镇有税郭镇,请问税郭镇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镇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都采取了那些措施?

  张鹏:近年来,税郭镇坚持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未来的发展作为推动镇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扶持和引导,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促进慢慢的变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全镇经济稳步的增长、产业转型、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思路,聚力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铁精粉加工和贸易”“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明确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建强园区平台载体,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以206国道为轴线,打造提升南部纺织工业园区和北部智能装备制造园区,全力构建“一园两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积极挖掘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途良好的中小企业,鼓励其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体系,主动融入全镇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发展的大局。

  坚持分类指导。立足辖区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实现转型发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今年以来,全镇9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引领带动了更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中小企业深耕细致划分领域,向创新引领、专业化发展趋势不断迈进,初步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带动、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为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眼优质服务。深入开展金融助力、人才支持、助企服务等行动,不断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建立客户服务专员制度,定期调研企业需求,精准提供“一企一策”专业服务,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方式,帮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级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领企业利用创新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研发能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合作,实现共享资源和技术支撑,促进协同创新发展。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200余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35个,协助永益科技、中宝岩新材料等10家企业申请科创贷资金5500万元。

© 2016-2018 火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_app下载手机版 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658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