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大口径珩磨管

华晨专用车 世界梦工场

发布时间:2024-05-26 作者: 大口径珩磨管

  10月26日,主题为“华晨专用车世界梦工场”的华晨汽车集团大连专用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地签约暨场平开工仪式,在大连市金州新区先进制造业园区隆重举行。

  加拿大麦格纳公司、美国第一救援公司、英国银帆咨询公司、韩国KC公司、德国UNICAT公司、德国Binz这一系列国际顶尖专用车公司的代表,分别与华晨汽车签署了合作协议。不久之后,他们将进驻该基地与华晨汽车进行多角度合作。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大连市市委书记唐军,辽宁省委秘书长周忠轩,大连市市长李万才,金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长元等省市区领导,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祁玉民,华晨汽车党组书记、副总裁谭成旭等出席了本次仪式。

  “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将铸就一个新的世界级专用车品牌并开创高端专用车行业新纪元,更好的为省市发展先进装备业制造基地战略服务,并从这里开始,服务中国、服务世界。”祁玉民说。

  对于华晨汽车而言,这是延续民族品牌梦想的新起点,更是驶向专用车“蓝海”的港口。

  “十一五”期间,华晨汽车以创新求超越,不但创造了倍受业界瞩目的“华晨模式”,而且在产销指标、研发创新、产能扩张、品牌建设、资本运作、合资合作、运行质量、体系建设、职工面貌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如今的华晨汽车,一举扭转了“十一五”之前“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濒临绝境”的窘困局面,转变为辽宁省属企业的纳税大户和就业大户,成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型企业,进入企业历史上增长最快、顶级规模、竞争力最强的时期,慢慢的变成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主力军,高举“高起点自主创新、高品质自主品牌、高目标跨越发展”大旗,树立了自主品牌的发展里程碑。

  “十一五”期间,华晨汽车由“生存型企业”发展成为“发展型企业”。而“十二五”,华晨汽车以实际行动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构建新型创新产业基地和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设立了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快速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宏伟目标。在工程车和救护车等专用车上尝到甜头的华晨汽车,正把专业用车业务打造成为华晨汽车达成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开局,各地纷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业迎来了 “拐点”。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相比之下,广义专用车销量仅为206万辆。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专用车将以不低于15%的速度逐年增长,到2015年末年销量可达到约421万辆,其增速将高于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

  在华晨汽车看来,救护车、消防车、环卫车、警车等专用车已成为传统汽车产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和产业创新的新“蓝海”。而要驶向这片“蓝海”,就必须搭建一个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用车产业平台。为此,华晨汽车决心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专用车基地,并明白准确地提出了以“BSV(即“华晨专用车”的缩写,也是“构建社会价值”的缩写)”作为华晨专用车的标识。这不仅是汽车企业抢占先机、决胜未来的“制高点”,更是为推动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在华晨汽车的“十二五”蓝图中,他们决心在专用车板块上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市场蓝海战略、品牌优先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力争到2016年,实现“222111”目标,即在2012至2016的五年间,分二期建设经营,总计投资20亿美元,实现利税总额200亿元人民币,并在2016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时,实现年利税总额20亿美元,年出售的收益1000亿元人民币,年产销专用车整车10万辆,解决社会就业1万人。

  在这一蓝图指引下,打造国际化的专用车平台成为必然。这是树立世界级专用车品牌、打造高端专用车产品的基点。

  经过多方比较和审慎选择,开放的前沿性城市大连,以其口岸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进入华晨汽车视野。华晨汽车着力打造的全球首个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高端专用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项目,最终花落大连。

  8月8日,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并顺利实现首车下线。业界一致认为,这标志着华晨汽车打造中国最大专用车基地的战略取得阶段性成功。

  截至目前,华晨汽车集团已在辽宁沈阳、铁岭、四川绵阳、上海、江苏常州、河南鹤壁等地建设了专用车工厂。

  而10月26日启动的大连专用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项目,更是华晨汽车“十二五“战略的重要布局。

  该基地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具有机加、涂装、焊接、木工、树脂五大生产的基本工艺,将建成数十个中外合资、合作的制造工厂群,并将陆续推出针对于医疗、环保、福祉、救护、消防等车型。

  此间观察的人表示,这一基地不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用车产业基地,更将在未来填补国家乃至世界专用车的产品空白,树立起民族汽车工业的新形象。

  按照规划,大连专用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将分为两大阶段进行。其中,建厂引进阶段,计划于2013年完成基本建设,基地将实现年产能5万辆,具备数十种产品品种的专用车与底盘的生产开发能力,同时还将建成物流、零部件等配套资源,成为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第二阶段是发展预研阶段,将于2016年完成,届时该基地不仅将实现10万辆/年的产能目标,更将建成集研发、设计、物流、零部件、营销、汽车金融+制造于一体的“6+1”功能区,打造“区域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专用车多元化汽车城,使之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创新基地。

  对于华晨,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梦想延续的中转站,更是驶向“蓝海”的港口。如今,该集团正围绕基地的市场技术国际化、产业布局集群化、品牌经营规模化、企业管理现代化进行“四化”布局:

  “市场技术国际化”,即占领技术和市场高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世界级高端产品,吸引国际级专家人才,包括“人才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

  针对中国专用车产业存在的技术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车型品种少等问题,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占领并站稳中国专用车高端市场,再逐步转向国外专用车市场,创造专用车全球化发展模式,树立世界级的中国专用车品牌。

  “产业布局集群化”,即以“研发、设计、物流、零部件、营销、汽车金融+制造”的6+1产业链区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最重要的包含“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多品种、多产品集群”几大方面。

  基地按照“6+1”功能划分,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和组织柔性化生产,生产功能区域厂房规划为整车生产装配、辅助生产加工、零部件制造加工、零部件物流配送、整车物流仓储和产品试验测试六大模块区域,确保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同时,提供“宜产乐居”的生活、生产、学习环境,打造“区域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专用车多元化汽车城。

  “品牌经营规模化”,即打造世界级专用车品牌,实现高端品牌的规模化运营。

  特别是针对世界专用车市场,通过引进国际技术,引进顶尖品牌的底盘技术,打造高品质产品,致力生产高端专用型汽车,为国内专用车领域注入新鲜活力的血液,实现品牌规模化发展。最终逐步实现同步国际市场,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专用车品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现代化”,即通过运用国际顶尖管理模式,实现股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化、组织扁平化、管理信息化。

  专用车基地实行混合所有制,吸纳国内外志同道合的企业合资合作,同时,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决策、监督、执行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推进股权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加快市场化运作,使融资方式、手段更接近国际模式,实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化运作;通过建立一套以国际化现代核心工作流程为中心,缩短管理链条,以快速响应市场、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现代化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组织扁平化;通过在设计、工艺装配、管理三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建立高效平台,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实现管理信息化。

  有关人士称,通过“四化”战略布局,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将变成全球首个高端专用车产业基地。

  这是另一个业界共识:“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必须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时不我待。

  对于华晨汽车而言,置身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做强、做优、做大”已成为必然选择。

  按照既定规划,“十二五”期间,华晨汽车将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技术领先、品牌优先、产业互动、国际化经营、管理创新、人才强企”六大战略,加速实现汽车、资本、多元化产业“三箭齐发”,形成轿车、轻型客车、卡车、专用车“汽车四轮驱动”。

  强力推进品牌经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力争将金杯品牌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大品牌;将中华品牌打造成国内轿车一线品牌;把华晨宝马品牌打造成中国高档轿车第一品牌;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专用车品牌。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逐步的提升研发能力和水平,尽快掌握汽车整车与发动机核心技术,解决汽车安全、节能和环保三大核心问题,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性能、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力争到2012年实现出售的收益10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到2015年实现整车产销150万辆,发动机产销150万台,出售的收益超过2000亿元,利税200亿元,把华晨汽车建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自有技术、自主品牌的重要研制基地,成为跨地区、国际化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十一五”期间,祁玉民提出的以“资本创新、研发创新、品牌创新”为核心的“华晨模式”,引领企业浴火重生。2010年,华晨汽车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0.1万辆,同比增长43.9%,增幅高居国内同行业榜首;实现发动机销售57.5万台,同比增长68.3%;实现出售的收益679.3亿元,同比增长40.2%;上缴税金68.8亿元,同比增长33 %。2011年,华晨汽车取得中国机械500强排名第十二位,名列中国整车销售第八位。

  简而言之,这一模式是通过资本创新,优化、深化资本运作,构建公司发展的融资平台;通过研发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以产能为基础的产品平台;通过品牌创新,持续强化“品质先、方敢天下先”的品质管理理念,打造以“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平台。

  作为华晨汽车开创的自主品牌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近年来倍受业界和专家学者关注。

  如今,华晨汽车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汽车整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汽车后市场业务为主体,涉足能源资源等行业,除与德国宝马合资生产销售3系、5系宝马轿车外,高起点打造了“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形成了从客车、轿车到卡车的“宽系列、多品种、高品质”系列整车产品群,构建了“高技术、多品种、宽系列”的发动机产品平台,已成为汽车行业“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的重要代表。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支持下,华晨预计实现整车销售55万辆,同比增长10%;出售的收益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17.6%;利税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73.9%。同时,华晨汽车南北双翼共同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地启动了多项重大扩能改造项目,并已在一些项目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是轿车方面,规划年产能为15万辆的中华系列轿车产品的A级车项目,二期年初在沈顺利建成并搬迁投产;在完成一期3万辆设计产能并通过改造扩能达到8万辆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华晨宝马第二工厂建设已全面展开且进展顺利,计划年底可建成并正式形成生产能力,预计到“十二五”末将形成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二是卡车方面,规划年产能5万辆的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基地已顺利建成投产,并计划于明年启动年产能20万辆的金杯卡车搬迁改造项目。三是发动机方面,绵阳50万动力总成异地搬迁项目部分生产线已完成搬迁并恢复生产。

  而大连专用车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项目的启动,是继上述几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启动的又一重点项目,不仅对“十二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华晨模式”的又一次深化发展,更是“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具体体现。

  可以预见,华晨汽车将继续以“华晨模式”领航新时期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在专用车产业上贯彻、创新该模式,通过股权多元化、资本市场化等手段实现资本创新;通过产业集群化、市场技术国际化实现研发创新;通过品牌规模化、打造高端专用车产品实现品牌创新,最终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专用车产业平台,为民族汽车工业树立一个新典范。

  今年5月,在公务访问西班牙期间,祁玉民在巴塞罗那亲眼目睹了圣家族大教堂的辉煌,尽管尚未完工,但这座建筑已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气势恢宏的架构、精湛绝伦的艺术、天马行空的创意,给了祁玉民无比的震撼,他在贵宾留言簿上挥笔写下这样一行文字:“无尽的创意源自伟大的梦想”。

  如今,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问世,正是祁玉民的独到“创意”,而这一“创意”的背后隐含着伟大的梦想。这个基地,就是华晨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华晨模式”创造的梦工场,它承载着华晨汽车“产业报国、创造卓越”的梦想起航。

© 2016-2018 火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_app下载手机版 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658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