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液压油缸筒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出业绩纪实

发布时间:2024-05-26 作者: 液压油缸筒

  如今,谢浩平外出现场检测后回家,再也用不着避着不见孩子,他的妻子也不需要再为丈夫的工作安全忧虑了,因为现在检测作业用上了机器人。

  谢浩平是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特科院)承压部工程师,9年前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能承受压力的容器检测工作。

  “化工企业容器里的介质大多有毒有害,在检测时候许多笨类、甲苯类物质还有残留,虽然检测前仔细清理,检测时全副武装,每一次检测过后,身上的异味往往好几天散不掉,回家后拼命冲洗也不行,只好尽量躲着家人,尤其是要躲着过来要抱抱的孩子。”谢浩平说。

  他说,企业配合检测的工人在检测前要清罐、在罐内搭架子,面对的环境比检验员更危险,同时因为检测准备环节耗时多,一次检修周期要拉长到20天以上,设备停产对企业经营影响也大。

  正是出于解决保障检验作业安全和减少检验对企业生产影响这两个需求,浙江省特科院在2015年启动了恶劣环境、特殊工作现场的检测自动化研究,投入2900多万元资金,连年攻关。

  “球罐爬壁检验机器人”“球罐爬壁打磨机器人”就是这一个项目研制出来的,有了这些机器人,企业停产检验周期缩短了2/3以上,谢浩平和同行也能够“开开心心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对浙江石化渔山岛大化工管道项目相关负责人来说,高盐环境中管道易腐蚀带来的安全风险,始终是头顶上悬着的一把剑,最终,是浙江省特科院帮他们把“这把剑”拿了下来。该院针对渔山岛项目专门研制的超声导波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在线监控管道遭受腐蚀的状态,对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做出预警,让安全管理吃了“定心丸”。

  创新,是近年来浙江省特科院提及的最高频词汇,他们盯着特设保安全的新需求抓创新,跟着特设产业发展新方向搞科研,把检测工作面临的问题、检测发现的问题、企业提出的问题、行业前沿关注的问题,作为开展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全员发动,研制新的检测工具、研究新的检测方法、拓展新的检测能力、开发新的业务模式……

  袁梦,浙江省特科院材料中心的金顶人才(创新项目领军人才),还在浙江大学材料专业读博士的时候,袁梦就有个愿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平台把所学致用,有事情干,能干成事,当然待遇也最好能好点。

  到浙江省特科院工作3年后,他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愿望在这里慢慢实现。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参与筹建全国特检系统第一家材料质检中心——国家特种金属材料质检中心,组建的材料专业技术团队,协助业内领军企业开展极端条件下金属材料性能分析测试……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有的创新填补国内空白,有的项目推动了块状产业质量提升,有的研究服务了国家重大项目,这些工作成果让袁梦成就感满满。

  国际顶尖轴承制造企业SKF的独资工厂,以前材料都是要送到意大利检测的。2020年,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检测必须在国内做,最后这个重担落到了袁梦所在的团队,这样的小量程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在特检检测中很少碰到,但他们发扬创新精神,精心研究测试方法,精心制作测试样块,检测获得了SKF的充分认可,送来了更多的检测委托。杭州汽轮机厂研制新的内燃机,需要充分掌握材料性能数据,袁梦所在的质检中心为此开展了需要持续上万小时的耐久蠕变实验。晶间腐蚀一直是松阳不锈钢产业质量改善难点,也是袁梦所在团队帮助给出了解决方案。

  因为在团队中表现优秀,展示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袁梦被浙江省特科院认定为金顶人才,薪资待遇和考核绩效都有较好的保障。据了解,他的收入在同期毕业的同学中处于中上水平,因而可以用更加饱满的干劲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

  袁梦的师兄、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博士后缪存坚同样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学业报效国家的愿望,他比袁梦早3年进入浙江省特科院,如今已经是院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了。

  2015年一进院,缪存坚就加入了到浙江省特科院与浙大等联合组建的“高性能非金属管道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研究团队。

  “过去同类管道检测,即便结果符合要求,在进行破坏性试验时仍可能出现问题,成为业内检测手段的一大瓶颈。后来我们发现,在超声检测影像中经常被忽视的一条‘冷焊特征线’恰好可以反映焊接接头潜在的隐患情况,项目正是以此为突破口展开了研究。”缪存坚说。

  经过几年攻关,研究团队读懂了非金属管道的冷焊特征线,掌握了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破解了以聚烯烃及其复合管为代表的非金属极端服役管道存在的性能预测困难、检测方法缺失等难题,对复杂环境下使用的大口径、大流量管道,可以根据应用场景优化制造工艺、原料和配方,以提升管道性能。这项成果获得了201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缪存坚所在项目组也因此荣立2020年度市场监管科技工作集体三等功。

  刚刚从科研所所长提任副院长的凌张伟也在这些年里因为投身创新研发收获满满。作为浙江省特科院检测机器人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凌张伟带着团队埋头苦干,成功开发了5款检测作业机器人产品,保障检验作业安全,提升检验效率和质量,填补了国内特检检测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空白。

  如今,该院研发的球罐爬壁检测机器人、打磨机器人能根据作业需要随时进出各种罐体,无惧环境毒害;履带式管道检测机器人,体积小能量大,能够深入复杂管道结构开展检测作业;红外巡查检测无人机自由穿行河湖港汊之间,能够对江南水网地带长距离热力管道网进行不留死角的安全监测。

  过去的这几年里,做为院科研所所长,凌张伟还要具体协调全院13个科研创新团队上百名高学历人才的科技创新工作,亲眼见证了袁梦、缪存坚等一大批高学历专业人才在2014年以来积极投入科研创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企业发展,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的经历。

  2014年,浙江省特科院被浙江省确定为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后,该院党委就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浙江省特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钟海见认为,分配制度改革,核心是要激发人的创造力,提升机构履职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制定机制改革方案的时候,浙江省特科院把激发全员积极投身创新热情作为重要立足点。在出台《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10余项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制度之外,还坚持考核奖惩以创新为重点,分配奖励向创新性工作倾斜。

  其中最具特色和实效的“科研分”量化考核和排名制度,明确了对全员所有岗位的创新要求,不管是科研岗、技术岗还是管理岗,对于创新都有量化指标要求,技术职级越高的、岗位技术含量越高的要求就越高。用“科研分”排位实施5%比例末位淘汰,将“科研分”与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推优评先等挂钩,打破职称聘任中的论资排辈,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还建立“金顶人才”评选及使用机制,向高层次人才倾斜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和成果激励制度等,极大地激励了科技人员科研创新热情。

  与此同时,该院在人才培育上设立“师傅带徒弟”制度,初来乍到的新人将由有经验的同事直接带领指导,共同执行现场任务,更快更好地上手工作,把积累的学识运用到实践中。“师傅”一方面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徒弟”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确保有实效有成果,在两年期满后以答辩的形式检验是否达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将获得薪酬奖励,获得优秀成果的师徒还将获得额外的科研分。

  围绕提升创新能力,该院系统组建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级科创平台、总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标委会等创新载体,成立了特种设备风险评估及寿命预测等13大创新团队。

  “十三五”期间,该院新增各类科研项目8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8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63项,专利授权13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还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入选“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年度全省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十强”,被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机构。

  目前,浙江省特科院是全国特检行业唯一更名为“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的检验检测机构向综合型研发机构的转型。

  为了让每一个职工都能投身创新活动,浙江省特科院还从单位实际出发,对技术创新的概念也做了拓展,把精益项目、检测、管理、经营业务等优化和改善也纳入其中,对从外部引进的非原创但是能在工作中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也计入创新考核。

  浙江省特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勇伟说,高技术课题是创新,数字化装备研制是创新,优化一个检测方法、改进一个检测工具、改善一个管理措施、组合一个业务模式也是创新,拓展创新范围,将创新意识传输到全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创新、全业务创新氛围,带来了个人和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得浙江省特科院的每一名职工在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面对检测对象提出的问题,面对行业前沿的课题,都有主动关注、积极求解的主动性。这些创新项目,都是从实际需求中来,又能很好地应用到检测和生产当中去,很快就能在特种设备保安全和产业升级发展中发挥出作用、显示出效果。

  压力容器安全事业部副部长王锋淮和他的团队在杭州亿暻化纤公司检测管道时了解到,化纤行业广泛使用的双层嵌套式原料输送管道检修难是行业安全痛点,便立即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数字射线检测双层管道横向课题研究,解决了这个困扰行业多年问题。

  王锋淮团队在检测石油研究院钻探研究使用的地埋式超高压罐体时发现,一次检测只要一天时间,但受检单位把罐体从地下拉出再安放回去,需要9天时间,拆装罐体的费用是检测费的两倍多。从减轻受检单位负担的思路出发,他们开展创新研究,成功研制了“超高压容器自行检测装置”,使钻井平台使用的超高压罐体无需拆卸即可进行检测。

  工程机械部主任黄胜红说,2017年,他们受浙江交工集团邀请,对该集团乐清湾大桥项目使用的工程机械安全情况进行监管。他们没有简单做完监管了事,而是通过这一个项目的工作发现了重点工程中设备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创新推出了“重大工程机械装备安全顾问服务项目”,受到交通部门的热烈欢迎。

  截至目前,这一新业务已经服务了浙江省30多个重点工程,累计提出隐患整改3.5万条次,让重点工程机械设备隐患发现率从90%降低到40%,整改率提升到100%。在这期间还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本专业书籍——《公路桥梁工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与管理》。

  走进浙江省特科院材料试验室,新添置的50台金属材料耐久性测试设备全部在满负荷运转,为杭州汽轮机厂新型内燃机研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原来,为从材料源头把好关,浙江省特科院扩充了材料专业团队,在国内特检机构中第一个建设了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开展极端环境下(高温、低温、腐蚀、持久)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服务企业、产业研制新品、提升质量。

  走进该院海宁的科普基地,一台台特种设备仿真设备,能够模拟还原特种设备隐患和事故,让普通观众震撼,让专业观众更能直观了解其中原理,这里每年要接待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和培训者。

  这是浙江省特科院近年发展布局不断向高水平和普及性两个方面延展的直观体现。高水平体现在关注企业的痛点、产业的难点,检测能力建设向上游不断延展;普及性体现在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科普、普法和业务培训,以服务社会。

  钟海见说,特检机构与企业接触多,对企业发展遭遇的痛点了解多,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单一履职法定检验的层面上,很少会有单位投入资金和精力去开展科研创新寻求突破,是自我转型改革确定了机构的全新定位,激发了全院的全员创造活力,让浙江省特科院主动提升履职能力保安全、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在谋划机构发展时放眼更加宽广、布局更加开阔。

  浙江省特科院副院长成德芳说,通过把保安全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能够把相关企业、产业想做但做不了,顶尖科研机构能做但关注不到,却又急需要破解的难题拎出来,组织力量、协同资源去解决,发挥出新型事业单位科学技术创新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和服务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该院先后与中石油镇海炼化分公司、巨化集团、三美化工联合共建罐车检验镇海基地、衢州基地、武义基地,与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共建了全国最高的205米高速电梯型式试验塔,先后建立电梯公共协同创新平台、松阳不锈钢产业服务公共平台。

  通过实施“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计划,近几年,该院分别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乌克兰国立航空大学共建“中乌材料与焊接技术联合检测实验室”“联合研发基地”,与浙江大学共建“科研实验基地”等。构建了一支由乌克兰弗拉基米尔·郭瑞院士以及国内钟群鹏院士、冯长根院士和赵振业院士领衔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是金子,就一定要发光;是人才,就一定要释放出创造力;是科研机构,就一定要激活创新动能。”钟海见说,作为浙江省确定试点建设的新型事业单位,浙江省特科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在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改革创新,让引进的每一位人才能充分释放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让配置的每一套先进装备最大限度发挥出效用,让机构与企业的每一次交流都能形成推进发展的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供给水平,争取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方面下功夫、出成效,为特定种类设备安全和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为特检领域新型科研机构建设探索经验。

© 2016-2018 火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_app下载手机版 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658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