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这个词,也许现在的小孩子没有过大的感触,但是我们这一辈人,以及上一辈人的感触非常大。
记得那时候,国内工业还在起步阶段,从日用品,交通工具,到重工等,都没有技术,没有基础,企业要么弯腰借其他几个国家的技术,要么摸石头过河,十分艰难。
由于技术不完善,制造业根基浅,以至于一提到“中国制造”,大家想到的标签是廉价、做工差、质量没有保证等。
到了零几年的时候,国内小作坊泛滥,中国制造遭大家“诟病”,被戴上“廉价泛滥”的帽子。
那段时间,中国制造,很难从消费者的口中得到赞美之词,在外资的眼中不过是井底之蛙,它们感觉天都是灰的,前景一片渺茫。
没有技术?那就放下脸面去学,冷嘲热讽与唾骂,丝毫没有动摇它们想要变强大的心。
时过境迁,它们已经将外面的技术学会,并且研究透彻,还能实现自研,而曾经的“小作坊”成了“正规军”,以前对手眼中的“井底之蛙”,其实那是一抹翠绿色的小树,如今已是一枝独秀。
中国制造,已经在各行各业“开花”,譬如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实现了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激光研发领域已经远远超出美国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技术比肩美国的GPS技术、“镇国之宝”寄生星、动力电池技术等。
曾经以为无法逾越的大山,中国制造经历千险万难翻过之后,发现以前以为不可战胜的对手,还在半山腰,那弯了几十年的腰,终于挺直了。
这不,在巴黎奥运会上,从带芯片的足球内胆,到LED地板屏,再到吉祥物“弗里热”玩偶等,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可见“Made in China”已经走向全世界。
只不过啊,在大家的认知中,很多“中国制造”是走向了全世界,但是距离走在世界前沿还差点意思。
比如造车行业,尤其是新势力加入之后,“代工厂”模式一出现,大家心想你连个工厂都没有,想都不用想,直接打上“不靠谱”的标签。
大家以为的是,新势力的车型都是在快倒闭车企的老旧生产线上“手搓”出来,就譬如“遥遥领先”的问界,就是在小康的基础上“手搓”出来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问界的底盘就是面包车的底子呢?毕竟小康过去确实是生产面包车的。
但实际上,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在双方还没有合作之间,赛力斯在2016年已经对工厂进行了智能化转型,比大部分传统车企还要先进,所以说面包车的生产线已经是过去式。
小伙伴们,这一升级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赛力斯工厂不再是原来“小康”的味道了,而是“含华”量极高的生产线,从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到赋能,每一处都有华为的影子。
问界M7,大家都知道吧,它的老款车型就是从这条生产线下来的,一上市就“大麦”,让华为和赛力斯弯着的腰都直起来了。
要知道,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时候,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又有口罩和缺芯等外部因素,因此不被外界好看,就连当事人对此自嘲道:“就像两个失意的人……开始一场绝地求生的冒险”。
既然问界M7这么好卖,这么受欢迎,那么再加一剂“猛药”,推出改款M7,它无论是智能化,还是舒适配置都进行了升级,最主要的是价格更诱人。
与华为的预期一样,问界M7自从2023年9月上市,仅两个半月,累计大定就突破10万辆,8个月大定就突破18万辆,刷新国内新势力单车销量增长最快纪录。
当然没有,推出问界M7改款之后的8个月后,问界又对M7进行了改款升级,并且还蝉联新势力车型销冠,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辆。
看到问界这样的更新迭代和销量上涨的速度,特斯拉都一阵无语,“哥,给点面子,不要这样子玩行不行”?
资料上是这样子写的,赛力斯超级工厂占地面积达2700余亩,是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两倍,实现“30秒下线辆车”,全面应用智能技术实现生产环节设备、数据的互联互通,深层次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5G、AI、BIM等新一代前沿技术……
这一次,我们参观了赛力斯超级工厂,同时见证了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交付仪式。
问界实现40万辆新车下线个月,是国内最快实现该成绩的新能源品牌,这就是大家讲得“问界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M9的大订单已经突破11万辆,要知道上个月BBA还在“以价换量”,而问界却在豪华市场混得如鱼得水,与BBA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何尝不是改写了豪华市场的格局呢?
由于我们这次参观赛力斯超级工厂,签了协议,不能拍摄,所以只能用官图和文字跟大家分享。
记得以前在某个传统汽车制造厂实习的时候,工厂比较依靠人工,每个步骤都是人工操作,从冲压、焊接、涂装,到总装都是如此,大家都在不停歇地工作。
而如今,赛力斯超级工厂已经实现智能化生产,代替工人的是机械臂,由超1600台智能终端协同运行,完成冲压、焊装、喷涂、总装四大工艺。
当然了,工厂里面也有少量的工人,但是他们并不是特别需要亲自上手,只需要用眼睛盯着每一台机器是否在正常工作,还有些工人在做车辆下线前最后的检查。
这是9000T一体化压铸机,问界是国内首家使用的工厂,可以将产品所需的87个零部件融为一个,以及将整车的222个零部件通过一体式压铸技术集成10个,可以让车身减少1440个焊点,能为车辆提供更好的高强度,又有效提升扭转刚性。
为了减少误差,在冲压之后,通过激光雷达全面监测白车身质量,同时监测关重安装点位160个,测量精度±0.02mm,保证每一辆下线新车品质都能高度统一。
同时,还会自动检验测试漆面的质量,实现过程质量100%自动检验测试、拦截、追溯等,保证漆面的均匀、鲜亮。
总装车间,通过“Robot螺栓拧紧视觉定位引导系统”对相应的螺栓进行视觉扫描,实现全自动螺栓拧紧,装配率达成100%。
“一年前这里还是建设中的工地,在今天,它慢慢的变成了世界范围内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超级工厂,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40万台下线万台,而将来我们也会很快迎来100万台的下线!”
这是余承东在第40万新车下线演讲中,最斗志昂扬的一句,仿佛是隔空回应网络上的“小黑子”,也有一定的可能是问界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并且将国内汽车制造业拉到其他国内接触不到的高度,让他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
看完赛力斯超级工厂,这一下各位明白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水平了吧,不说是断层领先的存在,起码目前在全世界内完成碾压欧美日等国家。
外资品牌在舒适圈待太久,一到新赛道,以为自主品牌会给它们转型的时间,谁知道,自主品牌一上来就给强度,舍得花钱研究新技术,舍得更新生产线,舍得砍掉燃油车矩阵,重新布局新能源矩阵,这都是外资品牌不具备的魄力。
除了自主品牌的工厂领先之外,还有新能源上下游的产业链也非常完善,并且技术非常成熟,价格实惠,为自主品牌提供了不少便利。
之前苹果手机一直说造车,每隔一段时间就透露一些造车信息,但是最后却无奈放弃。主要是因为国外的造车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代工厂生产线老旧,导致造车成本过高,苹果放手是正确的选择。
比亚迪之所以敢打价格战,坚持打价格战,主要是它有一套完善的垂直整合体系,从汽车零部件,到芯片,到动力电池,再到整车制造技术,都是自家的,能够控制造车成本,自然能疯狂“卷”外资品牌。
小米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面完成建厂和造车,也是因国内新能源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才能完成竞争对手苹果不可能完成的造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