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汽车厂商的终局是像电脑公司一样赚辛苦钱吗?

发布时间:2024-07-17 作者: 产品展示

  他在书中提到,在电脑这个产业当中,有一个叫做龙头电脑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体量往往很大,规模大约在 5000 亿人民币左右,而且是寡头垄断,联想、戴尔和惠普三家电脑公司占到全世界 60% 以上的份额,但是电脑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

  像英特尔、英伟达、微软等企业占据了价值链上的最大环节,这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影响力和定价权不相匹配,就被称作龙头电脑化。虽然电脑依然被看成是高技术产业,但是和微软、英特尔和英伟达这一些企业相比,这一些企业的技术上的含金量和市值都相去甚远。

  最终,电脑行业形成了橄榄型的市场形态,产业链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垄断型的局面,中间则是多元化的零部件和软件商。

  三星、小米等公司占据了智能手机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在整个手机价值链上只占据了很少的空间。同样,芯片厂商和显示屏厂商拿走了相当大的利润。

  只有苹果公司一家摆脱了龙头电脑化的现象,那是因为苹果公司不仅自己研发手机,还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自己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

  这不禁带给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空间,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看市场终局的话,是否会出现龙头电脑化的现象。

  在电动汽车领域,汽车零部件的数量被大幅简化,我们以特斯拉电动车为例,特斯拉 Model3 的零件数被简化到了 15000 个以内,使得造车比原来燃油车时代要容易很多。

  在电动汽车当中,动力电池占到汽车总成本的 40%,因此电动车产业链当中,动力电池厂商变成了以规模取胜的寡头垄断的形态,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厂商在产业链当中占据了相当强的话语权。

  最近几年,像蔚来、理想、小鹏、小米这样原来从来就没造过汽车的厂商,都开始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这说明汽车的产业链格局正被打破。

  我们研究汽车行业是否会出现龙头电脑化的现象,要重视产业链的动向。在当年手机产业链当中,联发科推出的 Turnkey方案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格局,使得手机制造的门槛大幅度降低。

  现在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隐约看到了这种趋势,在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推出以后,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门槛开始大幅降低,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等公司开始纷纷推出相当存在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现在产业链上已然浮现了将三电系统、制动、悬架等核心部分整合到底盘的汽车滑板,又让汽车制造进一步模块化,汽车制造进一步简单化。

  对抗龙头电脑化的唯一路径,是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一体化整合,大白话就是学习苹果模式,核心的研发都自己搞。

  例如在智能手机行业,许多厂商也曾经学习苹果搞自研芯片,但事实上,这条路的难度极大,一些手机生产厂商耗费巨资,最终却收获甚少。

  现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看起来唯一全产业链核心环节都自己研发的,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两家厂商。

  例如特斯拉并没有像苹果那样采用外包生产产品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自建超级工厂的模式。之前我曾经写文章详细探讨过这种自建工厂的必要性,那就是在一个快速迭代的产业当中,自建工厂可以加快产品迭代的速度。特斯拉汽车的零部件数量以很快的速度减少就是一个例子。特斯拉汽车的制造和出厂成本也不断下降,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特斯拉自建超级工厂的模式让我们隐约看到了 100 年前福特自建超级工厂的鼎盛场景。那时候,从冶炼钢铁到轮胎用的橡胶材质源,甚至员工用的肥皂都是福特自己生产的。在底特律附近的高地工厂,福特构建了一个自己几乎完全形成闭环的超级工业帝国,它拥有 28 万名员工,福特一家占到当时世界汽车生产一半的份额。

  如今,特斯拉开始直接和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敲定了长期采购协议,特斯拉直接采购自己所需的大部分锂、一半以上的钴、大约 1/3 的镍,没中间商赚差价。

  特斯拉自己制造芯片,在算力方面不需要依赖英伟达,他自己开发软件,自己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特斯拉的兄弟公司还开发了星链系统,这就给汽车通讯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特斯拉自己建设了庞大的充电桩网络,据统计,特斯拉已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5万个超级充电桩。通过充电桩的建设,特斯拉致力于打破充电焦虑,提高花了钱的人电动汽车的接受度。

  特斯拉还在上海设立了储能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储能工厂的建设使特斯拉能够储存多余的电力,并在需要时释放电力,以平衡电网负荷和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这种储能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还为特斯拉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包括参与电力市场、提供储能服务等。

  和特斯拉类似,比亚迪也在构建一个一体化研发和制造的帝国,它自己研发生产整车、电池、芯片、无人驾驶、软件和系统等。

  然而在最近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被大量的汽车厂商接受之后,比亚迪的股价开始暴跌。

  但是未来呢?到那时候,软件和服务可能和汽车的硬件一样重要,那时候的汽车已经不需要人工来驾驶,在行驶的过程中,人被解放出来,汽车所拥有的功能可能和现在拥有巨大的区别。

  和电脑公司不同,汽车公司采集了大量数据,这一些数据可能构成这一些企业牢固的护城河。

  这些数据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能通过这些数据来改进车辆的设计和性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最终靠这些数据来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支持。

  此外,这一些数据也可以被用于开发新的汽车技术和服务,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从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智能汽车公司来说,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它们需要不断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这一些数据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联想、惠普这样的电脑制造公司,他们并没有搜集到多少有价值的用户个人信息,所以这一些企业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仍然是比较初级的,而搜集了大量用户数据的智能汽车公司,其想象空间就大的可怕了。

  那么有人会问,现在和华为合作的这些汽车公司,比如长安、赛力斯、奇瑞、江淮,他们的终局会如何呢?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个叫做韩路的车评人说:“华为这扩张速度和力度,让所有车厂都压力很大啊,基本上等于是,要么选择加入安卓,要么自己有能力做软硬件全闭环的苹果。”

  这个比喻相当有意思,华为的汽车业务非常有可能变成一家类似博世+安卓的公司,他为大量汽车厂商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核心零部件,高研发投入的华为将维持很高的毛利,并且获得宝贵的用户数据,但是大部分车企的命运会如何呢?

  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军武科技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著有《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大国锁钥》等书籍。

  疑因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会有其他车企跟进吗?将产生哪些影响?

© 2016-2018 火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_app下载手机版 版权所有 津ICP备14003658号-33